对于15kV电缆在隧道内的通风,需遵循以下关键要求,以确保电缆安全运行、控制环境参数并符合相关规范:
一、温度控制要求
进排风温差
进风温度宜按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选取,排风温度不应超过40°C,进排风温差不宜超过10°C。
目的:避免电缆因过热加速绝缘老化,降低载流能力(温度每升高10°C,载流量下降约5%)。
通风系统启停条件
宜由温度控制启停:当隧道内环境温度达到40°C时,通风系统启动;当温度低于35°C时,系统停止运行。
优势:减少不必要的能耗,同时确保电缆在安全温度范围内运行。
二、风速与通风效率
隧道内最小断面风速
隧道内最小断面处风速不宜大于5m/s。
原因:风速过高可能导致电缆振动或摆动,增加机械损伤风险;风速过低则无法有效散热。
通风分区设计
电缆隧道应按防火隔断分区段实行独立通风,每个分区长度不宜超过200m(城市隧道)或75m(厂区隧道)。
作用:防止火灾时烟雾和热量蔓延,同时便于局部通风控制。
三、进排风口设置
位置要求
进排风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较清洁地区,且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0.5m。
目的:避免灰尘、杂物进入隧道,减少对电缆和通风系统的污染。
防小动物措施
在进排风孔处应加设能防止小动物进入的金属网格。
重要性:防止鼠类等小动物啃咬电缆,引发短路或故障。
四、噪声与环保要求
通风系统噪声控制
通风系统发出的噪声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(通常≤60dB)。
措施:选用低噪声风机,或在排风口处安装消声器。
五、防火与安全要求
防火门设置
每个防火分区两端必须设置防火门,且防火门应具有人员手动开启功能。
作用:火灾时自动关闭,阻止火势蔓延,同时保障人员逃生。
通风系统联动
发生火灾时,通风系统应能自动关闭对应防火分区的通风设备,防止烟雾扩散。
实现方式:通过火灾探测器联动控制通风机启停。
六、特殊情况处理
电缆发热量较大时
当电缆总功率损失超过150W/m时,应装设机械通风装置。
计算依据:根据电缆截面积、电压等级和散热量,通过公式计算所需通风量(如Q=VA,其中V为断面风速,A为隧道有效断面积)。
非开挖式隧道
通风分区长度可能大于200m,需配合施工工艺和规划,设置通风机房或冷却降温系统。
原因:非开挖隧道空间受限,散热条件较差,需强化通风措施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