充油电缆油压异常的处理方法及步骤如下:
一、油压异常的常见原因
漏油:密封垫圈老化破损(如SF6全封闭组合电器与电缆连接处)、外护层裂纹、焊接部位缺陷等。
油位计故障:油位计卡涩、损坏或连接管路堵塞,导致指示异常。
油泵问题:油泵出口单向阀失效,油液未进入油箱而在泵内循环。
气体混入:如SF6气体进入电缆绝缘油,导致油压升高、击穿电压降低。
温度变化:负荷变化引起电缆热胀冷缩,导致油压波动。
二、处理步骤
1. 初步检查与安全措施
立即停机:发现油压异常时,立即停止油泵运行,防止故障扩大。
安全防护:佩戴绝缘手套、防护眼镜,确保作业环境通风良好。
气体检测:若怀疑气体混入,使用气体检测仪检查氧气、可燃气体浓度,确保安全。
2. 定位故障点
检查油位计:
观察油位计玻璃管是否破损,浮子是否卡涩。
若油位计故障,更换或维修;检查连接管路,清理堵塞物。
检查油泵系统:
检查油泵出口单向阀是否失效,若失效则更换。
重新启动油泵,监测油压和油位,确认是否恢复正常。
漏油点检测:
冷冻法:在电缆周围灌注液氮,使油凝固,分段检测漏油点。
油流法:利用漏油点距离与油量成反比的原理,计算漏油位置。
压力法:通过压力降与距离成正比的原理,定位漏油点。
红外检测:使用红外热像仪检测电缆终端温度异常,辅助定位漏油。
3. 修复与补油
漏油修复:
对密封垫圈老化破损处进行更换,重新密封。
对外护层裂纹进行修补,采用热缩套管或焊接工艺。
补油操作:
使用与原电缆油同型号、同产地的电缆油,并经过真空去气处理。
补油至油压恢复正常范围,同时监测油位,确保油位上升。
4. 后续测试与验证
油样检测:取油样进行击穿电压、介质损耗因数测试,确保油质合格。
油压测试:重新设定油压报警值,进行低油压和高油压报警测试。
电触点压力表在高端终端时:
电触点压力表在低端终端时:
电触点压力表在高端终端时:
电触点压力表在低端终端时:
低油压报警值计算:
高油压报警值计算:
其中,为允许最小油压,为允许最大油压,为电缆油密度,为高度差。
长期监测:安装油压自动报警装置,定期检查压力箱油压变化,确保三相供油系统压力基本相同。
三、预防措施
定期巡检:每季度检查电缆终端、中间接头及供油系统,记录油压和油位。
密封维护:定期更换密封垫圈,检查焊接部位,防止老化破损。
油质管理:定期取油样检测,确保油质合格;补油时使用同型号、同产地电缆油。
温度控制:避免电缆长时间过载运行,防止热胀冷缩导致油压波动。
培训教育:对运维人员进行油压异常处理培训,提高应急处置能力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