屏蔽层存储温度过高会引发材料老化、导电性能下降、结构变形及可靠性降低等问题,具体影响如下:
一、材料老化与性能退化
导电层氧化
高温会加速屏蔽层中金属导电材料(如铜、银)的氧化反应。例如,某品牌电磁屏蔽膜在30℃、80%RH环境下存储3个月后,因导电层氧化导致屏蔽效能下降20%。氧化后的导电层电阻率显著升高,影响电磁干扰(EMI)抑制能力。胶层软化与失效
屏蔽层常通过胶层与基材粘合,高温会使胶层软化甚至分解。例如,当温度超过胶层耐热极限时,粘接力下降可能导致屏蔽层脱落,尤其在振动或弯曲环境中易引发分层。聚合物基材降解
若屏蔽层采用聚合物基材(如聚酯、聚酰亚胺),高温会加速其热降解,导致机械强度降低、脆性增加。例如,聚酯薄膜在100℃以上存储时,拉伸强度可能下降30%,影响抗冲击性能。
二、导电性能劣化
电阻率升高
以海底电缆半导电屏蔽层为例,温度超过80℃时,试样电阻率显著上升,正温度系数效应明显。电阻率升高会导致发热量增加,形成恶性循环,加速材料老化。屏蔽效能下降
高温环境下,屏蔽层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减弱。例如,某无线信号屏蔽器在芯片温度从65℃升至115℃时,平均无故障时间从10万小时缩短至3万小时,因高温导致频率稳定性变差,屏蔽效果时好时坏。
三、结构变形与尺寸不稳定
热膨胀与翘曲
屏蔽层材料(如金属箔、复合膜)与基材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可能导致高温下翘曲或变形。例如,PCB电路板在高温存储时,若基材与铜箔热膨胀系数不匹配,可能引发焊点疲劳或线路断裂。网格结构氧化
金属网格屏蔽膜在高温下边缘易氧化,产生摩尔纹或眩晕效果,不适用于高精度场景。氧化后的网格电阻升高,屏蔽效能降低。
四、可靠性降低与寿命缩短
加速老化
高温会缩短屏蔽层的使用寿命。例如,某存储产品闪存芯片在高温下老化速度加快,数据保存期限和可靠性下降。一般来说,设备寿命与温度升高的平方成反比。工艺兼容性变差
高温可能影响屏蔽层与其他材料的兼容性。例如,开料、钻孔等工序需在温度≤23℃、湿度≤65%环境下操作,防止材料吸湿或静电吸附灰尘,否则会导致胶层老化、粘接不良。
五、典型案例与数据
电磁屏蔽膜案例
某品牌电磁屏蔽膜在30℃、80%RH环境下存储3个月后,屏蔽效能下降20%,因导电层氧化导致电阻率升高。改用0℃~10℃、相对湿度≤65%的存储条件后,屏蔽效能稳定在60dB@1GHz以上。海底电缆案例
海底电缆半导电屏蔽层在80℃时导热系数达峰值0.83 W/(m·K),但超过80℃后显著下降,同时交流电气强度由25℃的104.5 kV/mm降低至90℃的90.8 kV/mm,影响绝缘性能。无线信号屏蔽器案例
某款无线信号屏蔽器设备芯片温度在65℃时,平均无故障时间约为10万小时;温度升至115℃时,平均无故障时间仅3万小时,因高温导致材料特性破坏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