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KV高压电缆终端头绝缘恢复是确保电缆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,需通过严格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来实现。以下是详细的绝缘恢复方法及操作要点:
一、绝缘恢复前准备
电缆预处理:
剥除外护套:根据设计要求,剥除电缆外护套,长度需满足终端头安装需求。
剥除钢铠与内护套:使用专用工具剥除钢铠和内护套,注意避免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。
剥除半导电层:对于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,需剥除半导电层,并确保半导电层与绝缘层之间平滑过渡,无残留半导电颗粒。
校直与固定:将电缆校直并固定在工作台上,确保制作过程中电缆稳定。
剥切电缆:
清洁处理:
使用清洁剂(如无水酒精)清洁电缆线芯、绝缘层和半导电层,去除油污、灰尘等杂质。
清洁后需用干净布擦干,确保表面干燥无水分。
二、绝缘恢复核心工艺
1. 应力控制处理
应力锥安装:
选择与电缆型号匹配的应力锥,确保其尺寸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。
将应力锥套在电缆绝缘上,位置需准确,通常应力锥大端应压在电缆半导电层断口处。
使用专用工具(如应力锥推进器)将应力锥均匀推入,避免扭曲或倾斜。
半导电带缠绕:
在应力锥与电缆绝缘的交接处,使用半导电带进行缠绕,以平滑电场分布。
缠绕时应紧密、均匀,无气泡和空隙,确保电场过渡平稳。
2. 绝缘层恢复
热缩套管安装:
选择与电缆电压等级匹配的热缩套管,确保其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符合要求。
将热缩套管套在电缆终端头上,位置需覆盖应力锥和部分电缆绝缘层。
使用热风枪或喷灯对热缩套管进行加热收缩,加热时应均匀移动热源,避免局部过热导致套管损坏。
收缩后的热缩套管应紧密贴合电缆表面,无气泡和褶皱。
冷缩套管安装(可选):
对于需要更高绝缘性能或更便捷安装的场合,可选择冷缩套管。
将冷缩套管套在电缆终端头上,抽出支撑条使套管收缩,紧贴电缆表面。
冷缩套管安装无需加热,操作更简便,但需确保套管与电缆之间无空隙。
3. 密封处理
密封胶填充:
在热缩套管或冷缩套管与电缆外护套的交接处,填充密封胶(如硅橡胶密封胶)。
密封胶应填充均匀、密实,无气泡和空隙,以防止水分和潮气侵入。
密封带缠绕:
在密封胶填充后,使用自粘性密封带进行缠绕,以增强密封效果。
缠绕时应紧密、均匀,覆盖密封胶表面,确保无泄漏点。
三、绝缘恢复后检查与测试
外观检查:
检查终端头外观是否平整、光滑,无气泡、褶皱和损伤。
检查应力锥、热缩套管或冷缩套管的位置是否准确,安装是否牢固。
绝缘电阻测试:
使用兆欧表测量电缆终端头的绝缘电阻,确保其值符合设计要求(通常应大于规定值,如1000MΩ)。
测试时应断开电缆与其他设备的连接,确保测试准确性。
直流耐压试验:
对电缆终端头进行直流耐压试验,以验证其绝缘强度。
试验电压应按照设计要求施加,通常为电缆额定电压的2.5倍,持续时间为规定时间(如15分钟)。
试验过程中应监测泄漏电流,确保其值在允许范围内。
四、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
环境控制:
绝缘恢复工作应在干燥、无尘的环境中进行,避免水分和灰尘对绝缘性能的影响。
操作环境温度应适宜,避免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进行绝缘恢复。
工具与材料选择:
使用专用工具和材料进行绝缘恢复,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。
工具应定期校准和维护,材料应存储在干燥、通风的地方,避免受潮和变质。
操作人员要求:
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,熟悉绝缘恢复工艺和标准。
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用品(如绝缘手套、护目镜等),确保人身安全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