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缆施工中的高处作业(通常指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以上)存在坠落、物体打击等风险,需通过系统防护措施保障人员安全。以下是电缆施工高处作业的防护要点,结合规范与实操经验整理:
一、个人防护装备(PPE)
安全带
挂点必须为专用锚固点(如钢梁、生命线),承载力≥22kN。
禁止将安全带系挂在电缆本体或不稳定物体上。
全身式安全带(五点式):适用于电缆架设、杆塔作业,分散坠落冲击力。
双钩安全带:可交替挂扣,保持连续防护(如跨越电缆沟时)。
类型选择:
使用要求:
防坠落装置
速差自控器:适用于垂直移动(如杆塔攀爬),自由坠落距离≤0.5m。
水平生命线系统:在电缆桥架、屋顶等平面作业时,通过钢索或轨道提供连续防护。
辅助装备
防滑鞋:鞋底纹路深度≥3mm,防滑系数≥0.5。
绝缘手套(高处涉及带电作业时):耐压等级≥作业电压(如15kV电缆施工用15kV绝缘手套)。
工具袋:防脱落设计,避免工具坠落伤人。
二、作业平台与通道防护
脚手架
每日开工前检查扣件紧固度、立杆垂直度(偏差≤H/300)。
禁止超载(如装修脚手架荷载≤2kN/m²)。
立杆间距≤1.5m,横杆步距≤1.8m,连墙件间距≤4m(垂直)×6m(水平)。
作业面满铺脚手板,端头超出小横杆≥100mm。
搭建要求:
检查要点:
移动式操作平台
禁止在斜坡、软土地基上使用。
移动时平台上不得站人。
面积≤10m²,高度≤5m,高宽比≤3:1。
轮子配备制动装置,作业时锁死。
结构要求:
使用限制:
梯子
直梯:顶端的踏棍与固定点间距≤1m,梯脚防滑垫完好。
人字梯:开度≥60°,限制开度装置有效,禁止两人同登。
三、作业环境安全控制
临边防护
电缆沟、屋顶边缘:设置双道横杆(上杆高1.2m,下杆高0.6m),立杆间距≤2m,挂密目式安全网。
孔洞防护:直径>250mm的孔洞用盖板封堵(承载力≥1kN),或设防护栏杆+安全网。
气象条件
风力限制:5级以上大风停止露天高处作业(杆塔、起重等)。
雨雪天气:暂停作业,清除积雪/冰层后恢复。
照明与标识
夜间作业:照度≥50lx(使用防爆灯具)。
警示标识:在作业区下方设置“高空作业,禁止通行”标牌,范围≥作业半径的1.5倍。
四、作业过程管理
人员资质
高处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(如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证)。
每年进行体检,禁止高血压、恐高症人员从事高处作业。
工具管理
上抛下掷禁止:使用工具袋或绳索传递工具。
电动工具:配备漏电保护器(动作电流≤30mA),绝缘电阻≥1MΩ。
应急措施
救援预案:制定坠落急救流程,配备急救箱(含止血带、绷带)。
通讯设备:作业人员与地面监护人保持对讲机联系。
五、典型场景防护示例
电缆杆塔作业
攀登前检查杆根、拉线牢固性。
使用双钩安全带交替挂扣,速差自控器作为二次防护。
防护措施:
风险点:杆塔倾斜、工具坠落。
电缆桥架安装
在桥架两侧设置水平生命线,作业人员系挂安全带。
桥架端头封闭,防止人员踏空。
防护措施:
风险点:桥架晃动、材料滑落。
屋顶电缆敷设
屋顶边缘设置防护栏杆(高度≥1.2m)。
使用移动式操作平台,禁止直接踩踏屋面。
防护措施:
风险点:屋面瓦片滑动、天窗坠落。
六、法规与标准依据
《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》(JGJ 80)
规定临边、洞口、攀登等作业的防护要求。
《电力安全工作规程》(DL 409)
明确带电高处作业的安全距离(如15kV设备不停电时安全距离≥1.0m)。
《安全生产法》
要求企业为高处作业人员提供合格防护装备,并培训操作技能。
七、常见隐患与整改
| 隐患类型 | 整改措施 |
|---|---|
| 安全带挂点不牢固 | 增设专用锚固点,承载力测试合格 |
| 脚手架未设连墙件 | 按规范补设连墙件,间距≤4m×6m |
| 工具袋未系牢 | 更换防脱落工具袋,工具系保险绳 |
| 夜间照明不足 | 增设LED防爆灯,照度达标 |
通过系统落实上述防护要点,可显著降低电缆施工高处作业的事故风险。实际施工中需结合具体场景(如杆塔高度、电缆类型)动态调整防护措施,并强化现场监护与培训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