裸铜绞线作为电力、电子及通信领域的核心导电材料,其生产工艺需兼顾导电性能、机械强度和尺寸精度。其生产流程涵盖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多个精密环节,每个步骤均需严格控温、控压及参数匹配。以下是裸铜绞线生产工艺的详细流程及关键技术要点:
一、原材料准备与预处理
1. 铜杆选材
材质要求:
选用高纯度无氧铜杆(含铜量≥99.95%),杂质含量(如氧、硫、磷)需符合GB/T 3952-2016标准,以降低电阻率(20℃时≤0.017241Ω·mm²/m)。
铜杆直径通常为Φ8mm或Φ12mm,表面应光滑、无裂纹或氧化层。
供应商管理:
优先选择通过ISO 9001认证的供应商,并要求提供材质检测报告(如光谱分析、电阻率测试)。
2. 铜杆预处理
表面清洁:
机械除锈:通过钢丝刷或砂带机去除铜杆表面氧化皮和油污,清洁度需达到Sa2.5级(GB/T 8923.1-2011)。
化学清洗:用5%硫酸溶液浸泡1-2分钟,中和表面碱性残留,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燥。
矫直处理:
通过多辊矫直机将铜杆弯曲度控制在≤1mm/m,避免后续拉丝时断线。
二、拉丝工艺:铜杆→单丝
1. 拉丝原理
冷加工硬化:通过模具拉伸使铜杆直径减小、长度增加,同时提高抗拉强度(从软态约200MPa提升至硬态约400MPa)。
道次设计:
采用多道次拉丝(通常8-12道),每道次减面率控制在10%-15%,避免单次变形过大导致断线。
示例:Φ8mm铜杆→Φ6mm→Φ4mm→Φ3mm→Φ2.5mm→Φ2.24mm(最终单丝直径)。
2. 关键设备与参数
拉丝机:
选用直进式拉丝机,配备变频调速系统(速度范围0.5-15m/s)和张力闭环控制,确保拉丝稳定性。
模具配置:
模具材质:聚晶钻石(PCD)或天然钻石,耐磨性高。
模具角度:入口角12°-15°,工作区角度6°-8°,以减少摩擦热。
润滑冷却:
采用水溶性拉丝液(浓度3%-5%),通过喷淋系统循环使用,控制模具温度≤60℃。
3. 质量检测
在线检测:
激光测径仪实时监测单丝直径,偏差需≤±0.005mm。
张力传感器监控拉丝张力,波动范围≤±5N。
离线检测:
截取1m长单丝,用千分尺测量3处直径取平均值。
按GB/T 4909.2-2009测试单丝抗拉强度,硬态单丝需≥392MPa。
三、退火工艺:消除冷加工硬化
1. 退火目的
恢复铜的延展性,降低电阻率(退火后电阻率较拉丝态降低约2%-3%)。
消除内应力,避免绞线时断股或松散。
2. 退火方法
连续退火炉:
炉内通入氮气(纯度≥99.99%),氧含量≤50ppm,防止铜丝氧化。
软态单丝:退火温度400-450℃,保温时间2-3秒。
半硬态单丝:退火温度300-350℃,保温时间1-2秒。
温度控制:
气氛保护:
电阻退火:
通过单丝通电流(电流密度10-15A/mm²)产生焦耳热,实现局部退火,适用于小批量生产。
3. 质量检测
硬度测试:
用维氏硬度计(HV)测试退火后单丝硬度,软态单丝HV≤80,半硬态HV≤120。
电阻率测试:
按GB/T 3048.2-2007测试20℃时电阻率,需≤0.0174Ω·mm²/m(软态)或≤0.0176Ω·mm²/m(半硬态)。
四、绞线工艺:单丝→绞线
1. 绞线结构分类
同心绞线:
股线围绕中心股分层绞合,每层股数比内层多6根(如中心1根,第一层6根,第二层12根)。
适用于大截面绞线(如标称截面积50mm²以上)。
束绞线:
所有股线同时绞合,无明确分层,绞合方向一致。
适用于小截面绞线(如标称截面积10-35mm²),柔软性好。
复绞线:
先绞制股线(如7根单丝绞成一股),再将多股绞合成线,适用于超大型绞线(如标称截面积100mm²以上)。
2. 关键设备与参数
绞线机:
选用框式绞线机,配备张力控制系统(张力波动≤±3N)和断线自动停车装置。
绞合节距:
节距=绞线直径×8-12倍(如绞线直径10mm,节距80-120mm),节距越小,绞线越柔软但成本越高。
绞合方向:
电力电缆通常采用右向绞合(从绞线前端看顺时针方向),以减少安装时的扭转应力。
3. 质量检测
外观检查:
绞线应紧密、无松散或断股,股线间隙≤单丝直径的20%(如单丝直径0.25mm,间隙≤0.05mm)。
直径测量:
用千分尺测量绞线直径,偏差需≤标称直径的±1%(如标称直径10mm,允许偏差±0.1mm)。
节距验证:
选取1个完整绞合周期,用游标卡尺测量节距,偏差需≤±5mm。
五、后处理工艺:增强性能与稳定性
1. 涂层处理(可选)
目的:
提高耐腐蚀性(如沿海地区使用)或润滑性(如高速连续绞线)。
方法:
镀锡:通过热浸镀或电镀在铜绞线表面形成0.5-1μm锡层,耐盐雾时间≥48小时(GB/T 10125-2012)。
涂蜡:喷涂微晶蜡(熔点60-70℃),降低表面摩擦系数,便于后续电缆成型。
2. 定尺切割与包装
定尺切割:
按客户要求切割长度(如500m/盘或1000m/盘),切割公差≤±0.5m。
包装防护:
轴盘内径400-600mm,外径800-1200mm,宽度200-300mm,用木轴或塑料轴固定。
包装箱需防潮、防震,标注产品名称、规格、批号及生产日期。
六、行业应用案例参考
电力电缆领域:
国家电网《架空绝缘电缆技术规范》:要求绞线节距比≤12,且绞线表面光滑无毛刺。
新能源汽车领域:
GB/T 31467.3-2015:规定铜绞线需通过盐雾试验48小时,表面无点蚀,且20℃时直流电阻≤0.387Ω/km(标称截面积50mm²)。
电子连接器领域:
IPC-6012:要求绞线弯曲性能测试中,芯轴直径=绞线直径×3,弯曲后无裂纹。
总结
裸铜绞线生产工艺需通过“拉丝→退火→绞线→后处理”四大核心环节,结合精密设备控制(如激光测径仪、张力控制系统)和严格参数管理(如退火温度、绞合节距),确保产品电阻率≤0.0176Ω·mm²/m、抗拉强度≥392MPa、直径偏差≤±1%。企业应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(SOP),并定期校准设备(如千分尺、退火炉温度计),以降低不良率(目标≤0.5%),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。
